top of page

河段生物多樣性調查方法

Biological_survey.jpg
原理

將環境條件(如液壓、光照、養分、鹽度和溶解氧)與群落的結構和功能聯繫起來,以實現標準化指數進行狀態評估。

所需材料
  • 採樣網具(足踢網;小型圍網或抄網)

  • 拍照設備

  • 捲尺

步驟 1:調查設計
  1. 界定河段長度(100–500 公尺),確保棲地條件相對一致。

  2. 選擇調查季節(如春季與夏末)並安排 2 次以上重複訪查。

步驟 2:主要生物類群與方法
  1. 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

    •於固定面積及時間內在急流/滑流處以足踢網。

    •現場篩洗、分揀並拍照或保存;鑑定至科/屬;記錄數量。

  2. 魚類
    • 於固定面積及時間內使用抄網搜索。
    • 記錄物種、數量、體長與原生/外來狀態,完成紀錄後將所有動物放回。

步驟3: 資料管理與指標計算
  1. 使用標準化數據表,完整記錄採樣努力與器材。

  2. 計算物種豐度與多樣性指標 (如香農多樣性指數)。

Simon F.S. Li Marine Science Laboratory
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 
Hong Kong SAR, China

Copyright © 2024 - 2025MMEE Lab@CUHK​. 版權所有。

bottom of page